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工作事關民生。2016年,昆明被列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試點。以創建為契機,昆明開啟了新一輪食品安全全面“體檢”,推動食品安全水平全面提升。2022年6月,昆明市創建工作通過省級初評,獲得向國家推薦提名資格。
6年來,昆明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取得哪些新成效?如何以創建為指導,持續提升管理水平,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近日,市政府食品安全辦相關負責人進行了解答。
社會共治 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超98%
從一組數據可以看出昆明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任務的艱巨——總人口846萬,總面積2.1萬平方公里,共有食品生產經營主體19.25萬戶,其中食品生產單位2053戶、食品銷售企業9.38萬戶、食品餐飲服務單位7.04萬戶、食品小作坊1806戶、食品小攤販2.41萬戶。
市場龐大,且小規模商戶所占比重大,是昆明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難點。做好監管,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參與。2016年12月,昆明市成立由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高位統籌,全面推進食品安全監管。34個市級部門成為市政府食安辦成員單位,市、縣、鄉三級均設立食安委及食安辦,共同推進食品安全工作。市級近3年共安排食品安全保障經費1.32億元,年均增長6.2%。深化食品經營許可“證照分離”改革,對食品經營者采取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審批服務4種方式,提升開辦便利度。
單靠政府部門,無法全面覆蓋監管。昆明市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市民群眾、媒體記者、外賣騎手……各行各業的人員被發動參與到監管中。2022年4月,市政府食品安全辦聘任13家主流媒體記者為媒體監督員,宣傳食品安全政策法規,收集和反饋群眾對食品安全和營商環境的意見建議;聘請4家外賣平臺1萬余名外賣騎手為創建流動宣傳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也發揮作用,建言獻策。今年10月,市市場監管局等部門聯合舉辦昆明市食品安全政治協商主題活動,結合履職中收集到的意見建議,大家建議要加強農村、校園周邊食品安全監管。
此外,昆明市積極開展食品安全“問計于民”調查活動,吸引300余萬人次參與。重視調查結果運用,聚焦群眾反映的問題,開展“你點我檢”“你送我檢”等活動。今年以來,針對群眾最想抽檢的肉制品、乳制品,組織10余名市民代表到商超抽檢;“食品安全宣傳周”期間,邀請消費者送檢蔬菜、肉、面條等食品,讓消費者買得安心。
在社會共治中,近3年,全市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超過98%,不合格食品核查處置率100%,獲證食品生產經營單位100%實行風險分級動態管理,全市未發生重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未發生引發廣泛關注、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食品安全事件。昆明市連續兩年被省政府食安委評為食品安全“A”級等次。
智慧手段 提升食品安全監管效率
為提高監管效率,智慧監管手段被更多地運用到食品安全工作中。
2021年12月,昆明智慧市場監管系統上線,搭建起“昆明市市場監管數據中心”和“昆明市市場監管調度指揮中心”,將食品、藥品、質量等安全監管集合在一個平臺統一調度。市場主體也可通過平臺申報信息、反映問題。支撐完成COP15第一階段會議食品安全保障、農村客堂管理、冷鏈食品風險排查、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等多項任務。2021年COP15第一階段會議期間,通過昆明市智慧市場監管平臺實現食材從種植養殖基地到餐桌的全過程賦碼追溯,構建了“全過程、可追溯”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探索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智慧化監管,農村客堂通過掃二維碼,實現承辦宴席在線申報、在線備案,鄉鎮食品安全工作人員實現在線審核、在線監管。
2022年,運用第三方網絡爬蟲技術開展網絡餐飲專項整治,對美團、餓了么兩大外賣平臺入網經營戶亮證亮照情況進行核查,對第一輪排查出未亮證的2672家以及疑似店址不符的91家餐飲單位通過市局智慧監管App設置核查處置任務。
在進口冷鏈食品監管方面,推出“云智溯”二維碼,通過首站賦碼、一碼通行、掃碼查詢、無碼禁售,實現進口冷鏈食品的全程可追溯管理。開發“客事放心碼”,建立農村集體聚餐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的備案管理系統,實現一部手機無縫管理。
2022年3月1日,“昆明市場監管”抖音號上線,短短8個月已吸粉21.1萬,成為社會共治和智慧監管的新陣地。“大表姐,帶我們看看中秋月餅嘛”“小表妹,幫我們檢查一下網紅炸雞店嘛……”抖音號上,網友“喊話”市場監管部門,和抖音主播互動交流。執法人員有問必答,帶著廣大網友深入知名連鎖店、街邊小店、網紅商店等開展檢查,用“你點我檢”的方式回應群眾關切。“通過市場監管抖音號,讓我看到市場監管部門監管為民的實在舉措。我們想看什么,執法人員就實地檢查,也調動了我們參與監管的積極性。”一名網友說。
重點突破 對薄弱環節重點監管
“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食品安全監管依然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笔姓称钒踩k副主任、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李凌說,經過6年的創建,昆明食品安全工作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但依然存在難點。
一是食品產業基礎較為薄弱。全市共有食品生產企業2053戶,其中規模以上食品生產企業有61戶,僅占2.97%;食品小作坊多達1806戶,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小散弱”特點明顯,精深加工不多。二是食物中毒防控壓力較大。昆明是野生菌產量、交易量、消費量較大的地區,有全國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場,市民群眾也有自行采食野生菌的習慣,誤食有毒野生菌中毒的風險依然較大。三是城鄉居民滿意度不夠高。近年來,省政府食安辦組織的全省城鄉居民食品安全滿意度調查顯示,昆明市城鄉居民滿意度得分不高。
針對以上難點,昆明市重點監管、重點突破。細化分級分類,全面實施食品安全風險分級動態管理,食品生產、流通、餐飲環節分別完成1812戶、86441戶、63907戶風險分級管理工作,覆蓋率100%。通過分級分類管理,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監管有效銜接、信息互聯互通共享、協同配合工作機制,提高監管的靶向性。連續9年對高風險餐飲單位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做到企業和品種全覆蓋,提升事前風險預判與防控能力。
加強重點監管。對散裝白酒、高風險餐飲服務、野生菌進行個性化、針對性監管,全市散裝白酒均持有“身份證”,在生產、流通、餐飲3個環節構建“來源可查、過程可控、去向可追”的追溯體系。制定高風險餐飲服務提供者食品安全工作指導意見,進一步落實經營者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全市2830家餐飲單位完成“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其中學校食堂完成率85%以上,校外供餐單位完成率100%。制作“安全食用野生菌”“野生菌預警”原創短視頻,在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廣泛傳播。印制12萬份“灶神”野生菌中毒防控掛歷,張貼在每家農戶廚房,織密野生菌中毒防控網。
此外,推動監管方式由粗放向精準轉變。全市完成40個“凈餐館”示范街區(商圈)創建,建成區220個農貿市場實現“五個達標”,3年累計投入3億元對主城區的集貿市場實施標準化提升改造。昆明市食品藥品檢驗所現具備CMA檢驗檢測項目1189項,食品檢測能力覆蓋《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實施細則(2022版)》。
“當前,昆明市創建工作已進入攻堅階段,我們深知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創建是提升食品安全工作水平的途徑之一,但不是終點。昆明市政府食品安全辦、昆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將繼續重視食品安全,推進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邁上新臺階。”李凌說。